長治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05年度科技進步成果發布
2018-09-04
長治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2005年度科技進步成果發布
一、高爐噴煤單槍改雙槍技術應用
成果簡要說明:
為了解決煤粉的燃燒問題,從而提高煤比,降低生鐵成本,對煉鐵廠8號高爐實施單槍改雙槍噴煤技術改造。具體內容為:對高爐送風裝置的風管進行改造,風管由一側一支煤槍風管改為兩側兩支煤槍風管。工藝流程在原來基礎上進行改進,通過三岔管,把原來的單管路、單分配器、單槍噴煤改造為單管路、單分配器、雙槍噴煤。通過實施雙槍噴煤以及對高爐優化,成功解決了煤粉在兩支煤槍中的均勻分配問題、流速連續穩定問題、煤粉燃燒問題等系列難題,從而使8號高爐煤比達到170kg/t以上,工藝技術指標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二、1080m3高爐自動控制系統開發與應用
成果簡要說明:
1080m3高爐自動控制系統是由長鋼電氣公司自主編程、自行調試完成的。系統在投運一周內就圓滿達到設計水平,且無一次非計劃停機,創造了同級高爐最好水平。該系統采用了國際先進的PLC控制設備,編程及組態軟件均具有很高的穩定性。尤其是獨立開發運用的高爐料倉動態更名技術、高爐設備故障容錯技術及高爐布料智能多環技術具有獨到創新之處。該系統按其工藝流程及特點分為上料系統、熱風爐控制系統、布袋除塵控制系統、噴煤控制系統共四個子系統。實現了高爐生產全過程自動控制。并提供設備運行信息、參數修改、統計報表等多項功能。
三、物料計量管理系統開發與應用
成果簡要說明:
該項目采用了ADSL技術,利用DSLAM設備和普通電話線構建網絡,通過在用戶端加裝ADSL modem和分離器,在程控交換機房安裝DSLAM設備,實現了在普通銅質電話線上傳輸語音和數據。將長鋼集團主要的15個計量站點進行連網,不僅規范了計量業務,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實現了物料計量數據的共享,為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核算與科學決策提供準確、及時的決策依據。操作系統選用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選用微軟公司的Microssoft SQL Server 2000;軟件低層采用C/S架構,采用VC計算機語言開發;物料WEB查詢系統采用B/S架構,采用ASP計算機語言開發;系統具有設置用戶密碼與口令、用戶使用權限、設計備份與恢復功能等系統安全技術。
四、混鐵爐綜合砌筑新工藝
成果簡要說明:
混鐵爐綜合砌筑新工藝根據不同的部位,采用性能不同的耐火材料及相應的筑爐工藝,消除了爐襯砌筑中的薄弱環節,能有效防止高鋁磚在砌拱頂使用中因急冷急熱中易出現裂紋、剝落,導致最終大面積損壞現象的發生,可大大延長混鐵爐的使用壽命。該項目通過分析混鐵爐爐襯各部位受熱情況和舊爐侵蝕狀況,率先在爐底部位采用價格低廉、實用的高鋁磚,在拱頂部位(包括兩側端墻窺視孔以上及受鐵口)采用微膨脹澆注料。在保證爐子使用壽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大修費用及運行期間的噴補維護費用。同時,該砌筑工藝在不改變原有爐型的情況下,能增大容積,增加混鐵爐盛鐵水量。這種混鐵爐砌筑新工藝屬國內首創。
五、球團豎爐配燒焦爐煤氣改造
成果簡要說明:
長鋼燒結廠針對高爐煤氣發熱量低,不能滿足球團豎爐生產工藝要求和影響球團質量的現狀,于2004年8月至2005年4月實施了球團豎爐配燒焦爐煤氣改造項目,并順利投入運行。該項目主要內容是在原煤氣加壓站前增設煤氣混合站,進行高爐煤氣和焦爐煤氣的混合,以供球團焙燒使用。該項目實施后,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明顯改善。豎爐燃燒室溫度提高了72℃,年增產約40000噸,成品球團礦轉鼓強度(ISO)提高4.64%,抗壓強度提高273N/個。
六、燃煤鍋爐摻燒高爐煤氣改造
成果簡要說明:
高爐煤氣是冶金企業高爐煉鐵過程中的副產品。長鋼高爐煤氣資源豐富,除有效利用外,仍有部分剩余白白放散。將放散的高爐煤氣回收代替部分鍋爐燃煤,可減少高爐煤氣放散量,保護環境,同時可節約燃煤,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從節能環保的角度考慮,將兩臺燃煤鍋爐改為摻燒高爐煤氣,實現了對公司二次能源的有效利用,保證了公司能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兩臺鍋爐主要技術指標及運行參數,均達到了預期改造要求。
七、CDW11XNC-40×8000水平下調式三輥卷板機
成果簡要說明:
水平下調式三輥卷板機用于金屬板材的彎曲成型。該機的主要特點有:板寬范圍廣,是水平三輥卷板機最寬的;板厚范圍大,加工板厚在10倍范圍變化;可卷制60o超大錐筒。該機采用多項先進技術,即多電機同時驅動主傳動技術、無線遙控技術、三輥全驅動技術、全新的卷錐裝置設計。為石油化工、鍋爐、造船、金屬結構及機械制造等行業理想的彎曲成型設備。
八、平立交替軋機切分軋制技術改造
成果簡要說明:
為了增大小規格產品的生產能力,實現利潤最大化,軋鋼廠在一車間實施了切分軋制技術改造。由于一車間精軋機組為平立交替不可轉換軋機,實施切分軋制難度很大。軋鋼廠通過多次考察研究,在14#和15#軋機之間增加了一架平軋機,解決了預切分孔到切分孔的扭轉問題,使切分軋制得以實現。2005年4月1日,軋鋼廠開始實施該項目,總改造工期15天,停車58小時,投資280萬元,試車一次成功。在4、5、6月份,分別打通了φ14、φ12、φ16螺切分軋制工藝。到目前為止,φ14螺切分軋制最高班產已達到600噸以上,達到單線水平的150%,有效的增大了公司小規格產品的生產能力,具有長遠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