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長鋼的故事| 長鋼,是單位,更是“家”
李娜
2021-07-20
時光穿梭,轉眼間,我參加工作已近10年。還記得剛來到長鋼進入工作崗位時,我還是一個依靠家里生活,在父母庇佑下快樂成長,不用為生計奔波的懵懂學生。在長鋼工作的幾年中,在同事的幫助和鼓勵下,使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更明白了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責任。
參加工作,踏入崗位,是我成長的重要一步,同時,這對我來說也是另一種生活的開始。剛到工作崗位,恰好趕上了八高爐大修。原先以為,大修就等于休息,工作也會很輕松,然而并不是這樣。大修的時候,天很冷,夜也很長,高爐大修現場燈火通明,總能看見忙碌的職工身影。師傅們說:“高爐就像一顆心臟,一旦停下來,整個生產線都會受影響。必須盡快完成大修任務,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生產,減少公司的損失?!痹瓉?,我所在的單位是那么的重要,頓時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攻堅克難的煉鐵人,科學制定大修計劃,在全體職工不懈地努力下,圓滿完成大修任務。我看到更多的是煉鐵人以廠為家的主人翁精神,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家對我的熱情、照顧和幫助,使我快速融入到這個大家庭,很快適應了自己的崗位。這里讓我感受到團結有愛的向上力量。
很有幸,我成為了煉鐵廠八高爐熱風爐兼爐頂班組中的一員。這個班組是由原來的熱風爐、爐頂、微機三個工作崗位合并而成的。一崗多能,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詮釋。三個崗位的職工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為師生、取長補短,完美實現了“1 1 1>3”。我在其中受益頗深,雖然為室內操作,但在熱風工的幫助下,很快熟悉并掌握了熱風爐的工藝流程,從原先的只會調節風溫,到現在獨自換風燜爐,再到很好地配合現場職工進行隱患處理,自己的工作能力明顯提高。
生產現場內外,我們都是一“家”,更是一“體”。工作中,除了電腦和鼠標,接觸最多的就是對講機。它是我們與現場人員聯系的重要“橋梁”。生產現場的職工信任我們的操作。正是這份信任,使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在操作上,不敢有一絲疏忽和怠慢。爐頂、槽下、熱風爐每一幅操作畫面,每一個技術參數;電腦頁面上的每一個數據變化,數據的上下限,操作的標準流程及應對措施,早已深深印在腦海里。
在長鋼工作的這十年中,我上下班走的路慢慢地變得干凈整潔了;南北停車場建了起來,職工的車也有了屬于自己的家;生日卡、公交卡、就餐卡讓我感到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公司經營生產持續向好,綠色發展成為了公司的底氣,職工收入大幅提高……
希望公司越走越遠,發展越來越好,而我也將更加努力工作,守護好我們共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