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中國希望在延安——中國共產黨理論構建的成熟與抗日戰場的戰略性進攻
2021-04-28
1940年,面對國內外極為復雜多變的形勢,中國共產黨高舉民族解放的大旗,發揮中流砥柱的歷史作用,繼續承擔起拯救民族于水火的歷史重任,帶領中國人民無畏艱險,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立下彪炳史冊的功績。
1940年,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德、意、日正式結成了三國同盟,法西斯勢力猖獗于一時。
國際形勢的變化,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抗戰形勢。日本侵略者對國民黨政府采取軍事威逼加誘降的政策,進一步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和抗日根據地作為進攻的主要對象,加強對各根據地的“掃蕩”與封鎖。在此形勢下,以汪精衛為代表的國民黨親日派公開投降,并于1940年3月拼湊成立了日本占領區內的統一的偽中央政府。國民黨頑固派不斷策劃反共行動,制造軍事摩擦,直至發展為掀起反共高潮。
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日軍逐步把其主要兵力用于進攻敵后抗日力量。從1938年11月到1940年底,日軍僅在華北地區出動千人以上的大規?!皰呤帯本陀?09次,使用兵力在50萬人以上。在此情況下,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主要責任。
在血與火的斗爭中,中共廣泛動員人民、依靠人民,領導人民抗日武裝,頑強戰斗。東北、華北,華中、華南……長城內外,處處聽到抗日救亡的怒吼,大江南北,時時可見人民軍隊奮勇殺敵的英姿,日本侵略者深深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1940年8月至翌年1月,為堅決遏制當時的投降和妥協暗流,同時也為了打破日本侵略者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在華北發動了一次大規模主動出擊,因參戰部隊達到105個團20余萬人,故名之為百團大戰。
這是全面抗戰以來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略性進攻戰役?!坝腥缫魂嚤┝业呐Z,轟動了整個華北戰場,以至于全中國全世界”。到12月初,共進行大小戰斗1824次,斃傷日、偽軍2.5萬余人,俘日軍281人、偽軍1.8萬余人。此外還破壞或摧毀了大量鐵路、公路、橋梁、隧洞、火車站、敵堡和據點,繳獲一大批武器和軍用物資。百團大戰大大遏制了國民黨內妥協投降的暗流,堅定了中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和決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人民軍隊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是爭取抗戰勝利的唯一希望所在。
在194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民主根據地軍民積極開展對敵作戰,多次粉碎日、偽軍的“掃蕩”“清鄉”,大量殲滅了日軍的有生力量。從1938年到1941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比例分別達到58.8%、63%、58%和75%。
在戰斗中,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也不斷得到發展壯大。到1940年底,除東北抗日聯軍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發展到50萬人,此外還擁有大量的地方武裝和民兵。除陜甘寧邊區外,已經建立了16塊抗日民主根據地,共擁有近1億人口,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越來越突出的重要作用。